庫存狀況
「香港二樓書店」讓您 愛上二樓●愛上書
我的購物車 加入會員 會員中心 常見問題 首頁
「香港二樓書店」邁向第一華人書店
登入 客戶評價 whatsapp 常見問題 加入會員 會員專區 現貨書籍 現貨書籍 購物流程 運費計算 我的購物車 聯絡我們 返回首頁
香港二樓書店 > 今日好書推介
   
地圖+地圖創意遊戲 (附行旅世界地圖包)
  • 定價650.00元
  • 8 折優惠:HK$520
  • 放入購物車
二樓書籍分類
 
中國當代文學制度研究(一九四九∼一九七六)

中國當代文學制度研究(一九四九∼一九七六)

沒有庫存
訂購需時10-14天
9789863262077
張均
秀威資訊
2013年12月11日
207.00  元
HK$ 186.3  






ISBN:9789863262077
  • 叢書系列:現當代華文文學研究叢書
  • 規格:平裝 / 484頁 / 16 x 23 cm / 普通級 / 單色印刷 / 初版
  • 出版地:台灣
    現當代華文文學研究叢書


  • 文學小說 > 文學研究 > 華文文學研究












    國家力量和各種文學勢力,

    在怎樣的交互關係中,

    決定著文學制度的建立與運作?


    文學制度的運作,

    又在怎樣的歷史過程中,

    決定著「當代文學」的生成與展開?



      文學,從來就不是只關乎個人心靈的純自足領域,現代文學是民族國家與現代化意識型態的一部份,更形成了現代文學制度。但是1980年代以來,中國學界對文學制度的研究往往預設結論,把文學制度看做國家意識型態的工具。



      本書的研究提供了新的視角,把文學制度看做一個各種文學勢力訴求博弈的場域,國家意識形態也只能是這個場域特定的一部分,從而觸及到新中國文學制度的複雜性和豐富性。



    本書特色



      本書清楚地梳理了中國當代文學制度的建立,以及中國當代文學制度的運作是如何影響當代文學生產等重要問題。








    序�於可訓

    導言



    上編 新的文學制度的建立

    第一章 文學組織制度的建立

    第一節 文藝機構的設置

    第二節 稿酬制度演變小考

    第三節 「道」、「勢」與身分:單位制度下的文人生存



    第二章 文學出版制度的建立

    第一節 出版社的國有體制

    第二節 文藝刊物的編輯制度



    第三章 文學批評制度的建立

    第一節 批評與自我批評

    第二節 文學批評與流氓主義



    第四章 文學接受制度的建立

    第一節 左翼文學「讀者」概念的演變

    第二節 接受制度的創建、運作及異變:一項基於《文藝報》的考察



    下編 制度介入與當代文學發生及展開之關係

    第五章 組織制度與文人群體的新陳代謝


    第一節 流亡者、合作者和「盛世遺民」:新制度下國統區文人的分化

    第二節 通俗文人(一):鴛鴦蝴蝶派

    第三節 通俗文人(二):中國共產黨的傳奇作家

    第四節 延安文人及其體制性再生產












    於可訓




      研究文學制度,或者說從制度的視角研究文學,是近些年來的一個熱門課題,其理論根據,還是中國傳統的「知人論世」。從作家的視角研究文學,偏重於「知人」;從制度的視角研究文學,則屬「論世」。這種研究文學的方法,在西方屬於社會歷史研究方法的範疇,也是很傳統的。當然,一些後起的社會學研究方法,在涉及文學問題時,也會談到一些與制度有關的問題,如福柯的知識社會學理論和布迪厄的場域理論等。「知人論世」或社會歷史的研究方法,屬於文學的「外部研究」。即研究文學文本以外的一些環境因素,而不是文本本身。這種研究方法,以前習慣於談論一些諸如自然條件、文化習俗、經濟基礎、社會變遷之類的問題,失之於泛,如今集中到具體的制度問題上,得之於專,所以近些年來,頗為一部分學者所喜好。



      從制度的視角研究文學,有廣義和狹義之分。廣義的文學制度研究,是從今天的文學制度中,抽取出一些單項元素,如管理、出版、傳播、接受,乃至教育、社團、期刊、稿酬等,用以研究既往時代的文學,或別一國度的文學,以說明其所受這些制度因素的影響。但這種制度研究所涉及的單項,因為並非僅僅屬於文學制度的構成因素,而是普遍的社會制度或文化制度的組成部分,所以並不能真正深入地說明文學問題。狹義的制度研究,面對的則是文學制度的全體,或者說是一個已經完形的制度。文學這種精神界的花朵,就植根於這個制度的苑囿之中,它的生長和發育,無一不受這個制度所提供的氣候和土壤的影響。而且這種影響是綜合的、有機的、整體的。正因為如此,所以,就能較深入地說明文學問題。對研究中國現當代文學問題,尤為適宜。



      中國現當代文學,是一種逐漸制度化的文學。這種制度化,在新中國成立以前,主要表現為文學有賴於一個普遍存在的文化市場生存,這種文化市場不是古典式的,以官、私刊刻為生產手段,依靠趣味共賞、訴諸同好來維持文學的消費和流通,而是附屬於一個整體的、在先被稱作資本主義、如今被稱作商品經濟或市場經濟的社會政治經濟制度。舉凡文學的生產、出版、發表、傳播、流通、接受、消費等等,都有賴於這個文化市場的仲介,通過這個文化市場才得以實現。所以,研究現代文學制度,就不能不關注這個文化市場,以及與這個市場緊密相聯的種種制度性因素。



      新中國成立以後,現代文學生存其間的這個文化市場,發生了巨大的變化,這個變化的主要表現,便是它的屬主,由原來被稱作資本主義的商品經濟體制或市場經濟體制,變成了社會主義的計畫經濟體制。這個變化從字面上看,似乎只是一個經濟制度問題,但實質上卻是一個整體的社會政治制度的變化。因為有這樣的一個變化,所以,研究這期間的文學制度,就不能不關注這個整體的社會制度的變化問題,尤其是在其中起著根本性的決定作用的政治因素。這種起決定作用的政治力量,不僅僅造就了一種新型的社會制度,同時也構造了一個附屬其下的文學制度,中國文學由是進入了一個制度化的時代。這種文學制度生成於上個世紀四五十年代之交,在其後的十餘年間,漸趨一統。雖然「文革」當中,被「徹底砸爛」,但「文革」後又恢復重建,延續至今。近六十年來的中國文學,就是生存於這個統一的文學制度之中。變化只在於,「文革」前的十七年,這個制度的一統化程度較高,「文革」後則迭經改革,諸般皆有所鬆動。但這個制度的存在,畢竟是一個事實。所以研究當代文學制度,自有其獨特的意義和價值,也有充足的理由和根據。



      但凡一個制度的誕生,總有一個複雜的過程。尤其是由前一種制度,轉換成後一種制度,或由無形的制度,變成有形的制度,抑或從非制度化到制度化,總要伴隨著一種歷史的陣痛。在這個過程中,一定會有許多極為複雜、極其艱難的滌除、開創、蛻變、組合的事件發生,以及因此引起的諸多矛盾和鬥爭。如宇宙之大爆炸,胚胎之初養成,一切生命的原質,和影響後來的生長、發育,乃至異變、絕滅的基因,無一不孕育其中。展示這樣的過程,揭示其中的關鍵和細節,如探究宇宙生成、生命誕生,尋其根而溯其源,總一知而百惑解,當代文學之種種隱曲幽微、詭譎迷奧,豁然顯矣。



      與此前學者所做的現當代文學制度研究不同,張均博士的當代文學制度研究,旨在論析當代文學制度的發生,揭示在這個過程中,種種社會政治力量(權力)的作用,以及因這種作用而導致的文學內外各種勢力之間的博弈,正是這些勢力集團(包括其中的個體)之間的博弈,使當代文學制度不至於在人們的印象中,僅僅是一些無生命的機構、規則和政策條文,而是一個個「有意識的、經過思慮或憑激情行動的、追求某種目的」(恩格斯語)的個體或集團活動著的歷史現場。從這個意義上說,張均是人化了文學制度研究,或曰把文學制度研究,還原成了人的研究,即構建制度、操作制度和被制度所構建、所操作的活生生的人的研究。這是張均博士的一大發明,一個創舉,也是本書獨特的價值和魅力之所在。相信它的出版,會為文學制度研究開闢一片新天地。



      張均博士與我有師生之緣。上個世紀九十年代初,他曾在我門下攻讀碩士學位,畢業後從事實際工作多年,在中山大學獲得博士學位後,又轉而到我這兒做了兩年博士後研究,這本書就是他在博士後階段的研究成果。在書稿交付出版之際,囑我寫幾句話作為紀念。



      是為序。



    乙丑年冬至於武漢大學寓所






    其 他 著 作
    1. 2008書畫拍賣大典